两会之后深化产业改革,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工业领域的热点话题。就目前持续低迷的工程机械业而言,改革升级实现新发展是企业迫切想看到的。如今,在制造业中人力成本一跃成为很大的成本支出,而就算是这样,行业中的用工荒依然频频出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早就心中有数了:走智能化发展道路,机器自动化生产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骄人业绩,以中联、三一、徐工、潍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带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技术市场品牌周全升级。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伴随着,中低端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重心加速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发高端制造企业“回流”风潮,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面临挑战。
如何实现智能化?眼下在装备制造业在走的无非两条路:产品的智能化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智能化尝试
说到机械智能化,很多人的反应往往是自动化,即摆脱人为操控,实现机械自主控制,比如自动驾驶。工程机械行业试水自动驾驶,很早进入的领域是矿卡。在20世纪80年代末卡特彼勒即开始研制无人驾驶的自卸矿用卡车,到1996年,其自动化的777D矿用自卸车正式推出,并逐步进入市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渐增。在这两因素共同影响下,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隐隐形成替代人工的趋势,而在工程机械行业这一趋势或许同样适用。
引入工业机器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受益制造企业表示:“一个焊接机器人的效率大约相当于四五个焊工,再加上易于规范管理,又能进一步提高整个生产体系的效率,而且还不用考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工伤以及公休和加班费等各种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据相关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很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1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所以,大势所趋之下,工程机械企业制造流程引入工业机器人,或很快将成不可阻挡之势。
发展之路漫漫
顺应形势,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目前迫切需要在向高端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积极推动智能化发展,但这个过程注定了将是一个艰难的旅程。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制约了产业向高端发展。”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国已有3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但配套仍旧靠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提供,水平总体不高,而核心零部件技术更是多数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真正要形成有竞争力的商品并推向市场,还需要再提高,尤其是要大力加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开发能力,中国制造业高端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与产品依赖进口,国内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对高端的智能装备需求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智能制造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要实现智能化,智能化,其路慢慢我们还需上下求索。